一碗百合

那是30多年前的事瞭。那年冬天,在部隊服役的我返鄉探親,晚間全傢圍坐桌前吃飯,母親從飯鑊羹架上搬出一碗百合,放上一點白糖,用調羹碾搗幾下後遞到我面前。並對弟妹們說,這碗百合是給你們二哥的,不要搶。我謙讓瞭一番,在父母關註的目光下,獨自享用起來。

百合我是見過的。在我傢鄉,它往往生長在曾經開墾業已荒蕪的山坡上,花白色,狀似喇叭,俗稱喇叭花。孩童時上山牧牛放羊,見百合花總是采而玩之。百合的果實結於地下,由若幹鱗片狀果瓣抱合而成,形如大蒜,多的可達30餘片,一片片的掰下來,中間厚,兩邊薄,微微向上翹著,很像一條條的小船。百合色白,味略帶甘苦,在蒸煮後變得晶瑩剔透,放些白糖,吃在嘴裡,香甜糯軟,營養豐富,是那個年代上好的民間滋補品。父母上山幹活,偶見百合常采挖回傢,給孩子們解饞。因此,百合我是見過吃過的。

然而,令我不明白的是,時值冬季,百合的莖葉花早已枯萎,怎麼還有新鮮可口的百合。母親見我不解,道出瞭其中的秘密。原來,幾個月前我曾寫信告知傢裡,年底回傢探親。幾年未歸傢,父母常思兒。父親一得知我要回傢的消息,就想著用什麼來招待將要歸來的遊子。當時,傢中清貧,剛及溫飽。父親思來想去,想到我小時候愛吃的百合。山上的百合是野生無主的,人人都可以采挖。但百合長在草叢中尋常看不見,隻有當百合花盛開的時候,村民才能循花尋之。父親上山尋找百合,見到百切割蛋糕機合花後心裡琢磨,如果現在采挖,果實未生長成熟,放在傢裡也容易黴爛腐壞;若不立刻采挖,別人見後必然采去。於是動瞭一個腦筋,將百合花摘去,留下莖葉,既可使百合繼續生長又可防別人采挖。同時在百合的臨近處用樹枝、繩草等做好記號,專等我回傢時再來尋找采挖。難怪冬季還有這麼新鮮的百合,難怪碗中的百合個個豐滿肥碩。

在我的心中,父親是個粗人,是個隻知幹活,不善言詞的人。他身壯力大,三百斤的擔子壓在肩上健步如飛,曾將向他挑釁的生產隊摔跤能手一把拎起摔出丈遠;他嫉惡如仇,見不平事,能一拳將對方打翻在地;他是幹農活能手,耕耙種育樣樣精通;他終年天亮出門天黑回傢,承擔著養傢糊口的責任,但對子女的教育全賴母親,很少過問,一年間,父子似乎說不上幾句話。因此,對母親我是依賴、親近,對父親則是敬畏、生疏。可這一碗小小的百合卻那麼真實地訴說著,粗獷隻是父親的表象,其實他的內心蘊藏著對子女細膩而深厚的愛。父親從不對子女說過分親密的話語,但這一碗鮮糯美味的百合卻遠遠勝過一打愛的言詞,見證著父親對兒子的愛。我不知道父親為瞭尋覓野百合,爬過瞭多少座山坡;我不知道為瞭迎接兒子回來,父親在等待中熬過瞭多少日日夜夜;我不知道父親看著我吃著他親手挖來的百合,心中是多麼的欣慰和愉悅。我後悔不該這麼早透露回傢的訊息,讓父親惦記和忙活,內心湧出絲絲歉意。


麻糬成型機

由於父親的一碗百合,讓我對百合情感倍增。正如陸遊在《種百合》一詩中所言:“芳蘭移取遍中林,餘地何妨種玉簪,更乞兩叢香百合,老翁七十尚童心。”象征純潔、光明、自由和幸福的百合花成為我的至愛。唐代詩人王維則視百合為既能作食物又能作補品的“重肉”,常為尋找百合而苦思冥想。寫下瞭“冥搜到百合,真使當重肉”的千古佳句。如今,百合已能大面積人工培植,無需“冥搜”,進入尋常百姓傢,成為大眾盤中餐。每當看到百合,吃到百合,我的心中就會浮現父親的那碗百合,泛起美好的回憶。父親已逝十年,然而那碗浸潤著山一般父愛的百合常留心間,沒齒難忘。



本文來源:寧波網-寧波日報

手工餅乾成型機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arrow
arrow

    xff537lr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